首页 资讯 正文

(走进中国乡村)茗新村破圈记:民族文化赋能 产业借势 “网红东风”

体育正文 136 0

(走进中国乡村)茗新村破圈记:民族文化赋能 产业借势 “网红东风”

(走进中国乡村)茗新村破圈记:民族文化赋能 产业借势 “网红东风”

中新社(zhōngxīnshè)四川乐山6月10日电 题:茗新村破圈记:民族文化赋能(fùnéng) 产业借势 “网红东风” 从(cóng)大渡河边上山,沿着平整宽阔的盘山公路蛇形攀升(pānshēng),在海拔1200米至2200米处,可见一片黄墙红瓦依山而建。这座位于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彝家新寨近期热度(rèdù)颇高,本名为茗新村,却因自然风景、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、民族文化屡屡“破圈”,被网友称作“明星”村。 茗新村地处大渡河干流南岸,梯田、林地与峡谷景观相映成趣。半山耕云、半山织雾的美丽景色,吸引(xīyǐn)众多网友慕名前来打卡“吸氧(xīyǎng)”。“我们按民族习俗招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,请他们大口吃肉(ròu)喝酒,换上传统民族服饰,一起跳达体舞(wǔ)。”茗新村“一级德古”罗仁千千(qiānqiān)告诉中新社记者。 6月9日,四川峨边彝族(yízú)自治县新林镇茗新村航拍(hángpāi)图。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“德古”作为彝族传统纠纷(jiūfēn)调解者,多由村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(dānrèn)。罗仁千千担任“德古”已整整十五年。在调解村寨居民矛盾时,他时常走遍村寨各处,对茗(míng)新村的发展变化感受深刻。 茗新村原为四川省司法厅劳教所驻地。自2005年该所搬迁后,来自美姑、甘洛等8个(gè)大小凉山彝(yí)区县的1200余名彝族群众(qúnzhòng)自发迁徙至此,并于2017年11月正式建村。 建村后,茗新村(xīncūn)着力解决住房、就业、教育等(děng)民生问题,依托丰富的林竹资源与独特的地理环境,推动民族特色(mínzútèsè)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。不仅组织种植马铃薯、天麻、艾草等作物(zuòwù),还开发(kāifā)建设农产品示范园区、农光互补现代农业示范区及(jí)“彝步千年·文旅新寨”综合体,积极挖掘民族文化元素,推动彝绣、彝族歌舞、彝医彝药等民族非遗与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。 已任二十八年(èrshíbānián)“一级德古”的邛莫木前感慨:“以前乡亲们大多靠种地、打零工糊口,村里连个(gè)像样的产业都没得。现在不一样咯,大家在屋门口就能挣到稳当(wěndāng)收入,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!” “彝步千年(qiānnián)·文旅新寨”综合体负责人陈龙(chénlóng)告诉记者(jìzhě),节假日期间,茗新村民宿预订量持续爆棚,所有客房均被抢订一空。谈及游客的体验反馈,陈龙表示,客流主要被两大核心吸引力带动。一是村寨优美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与升级后的民宿硬件条件,二是火塘(huǒtáng)议事、德古调解等民俗场景,以及民族(mínzú)传统文化活态体验。 2020年至2024年间,茗新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、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、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“四川十大最(zuì)亮眼村居”等20多项(duōxiàng)国家级、省市县级荣誉称号(róngyùchēnghào)。 2024年,茗新村发展热再添一阵“网红东风”。该村所属的新林镇镇长韩平在峨边县职工春晚登台热跳舞蹈串烧,板正(bǎnzhèng)西装与热辣舞姿(wǔzī)的反差感让视频在国内外网络上迅速走红,将这座隐匿于四川西南(xīnán)小凉山区的“宝藏村落”推向(tuīxiàng)世界。 网友热议:“这是哪里的(de)宝藏镇长”“求地址去打卡”……韩平说:“当时视频爆火,我的第一个想法(xiǎngfǎ)就是要抓紧推介峨边品牌。” 6月(yuè)9日,村民在茗新村“彝步千年·文旅新寨”综合体内绕火塘议事。中新社记者(jìzhě) 王磊 摄 他说,茗(míng)新村是一座民族(mínzú)文化富矿,融合了多(duō)地民族文化交往的印记,是观察大小凉山彝族群众迁徙、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历史进程与当代实践的窗口。 如何让“流量”持续带动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?韩平认为,热度总会(zǒnghuì)消退,流量总会退潮,“但只要夯实产业基础(jīchǔ),做足民族特色,就算(jiùsuàn)哪天不再是‘网红’了,茗新村的民宿、彝绣照样能留住来自世界各地(shìjiègèdì)的游客”。(完)
(走进中国乡村)茗新村破圈记:民族文化赋能 产业借势 “网红东风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